• 网站首页
  • 茅台资讯
  • 茅台报价
  • 茅台企业用酒申购咨询
  • 联系我们
茅台资讯
茅台报价
茅台申购咨询
联系我们
  • “茅台1935·寻道中国”科学探索活动在黑河圆满收官

    信息来源:本站   作者:超级管理员   发布日期:2023-11-10 18:36:52   阅读数:5477

    “茅台1935·寻道中国”科学探索活动在黑河圆满收官.jpg

            11月9日,茅台集团举办的“茅台1935·寻道中国”科学探索活动在黑龙江黑河圆满落幕。这次活动是在“胡焕庸线”北端展开的寻美之旅,旨在揭示“瑷珲”之城的自然人文密码,感受“神州边陲”的魅力。同时,茅台也借此机会为公益事业播撒种子,守护国之大医,并探索茅台1935的大美之道。

            参与活动的领导嘉宾包括茅台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丁雄军,黑河市委副书记、市长赵荣国,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,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丹,黑河市副市长王伟,茅台集团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王晓维等。

            黑河的美景如画,黑河江水宛如一面镜子。在这个美好的时节,黑河以其暖意和美丽色彩闻名,“胡焕庸线”上的精华之地,也成为“茅台1935·寻道中国”科学探索之旅的完美收官站。活动一开始,领导嘉宾们参观了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,回顾了“胡焕庸线”上茅台1935寻道的故事。接着,他们一同开启了“点亮仪式”,标志着“茅台1935·寻道中国”探索之旅在黑河画上圆满句号。

            1935年,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地图上划出了一条接近45度的线,被称为“胡焕庸线”。这条线南起云南腾冲,北至黑龙江黑河,不仅是人口发展水平和自然风貌的分界线,更是揽怀自然奇观的美妙路径,串联起大美中国的人文逻辑。

            丁雄军在致辞中解释道,“茅台1935·寻道中国”就是在探寻茅台的“美”之道。茅台用“MEI”作为“美”的英文表达,体现了“美”的物质感官和精神情绪双重内涵。围绕茅台的“道”,丁雄军从四个维度进行了阐述。

            首先是寻“河山”之道,与自然共生。茅台1935源自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,独特的山、水、林、土、河、微生命构成了绝佳的神奇酿造秘境,是茅台1935的生态密码。茅台寻道“河山”,就是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,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

            其次是寻“历史”之道,与文化共融。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中华文明的“百花园”,而茅台1935遵循二十四节气酿造周期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茅台寻道“历史”,旨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多样性,“将茅台的文化之‘美’带到更多地方”。

            第三是寻“健康”之道,与生活共美。茅台坚持高品质酿造生活,延展品饮美学和生活美学,布局酒旅康养产业,倡导健康养生。茅台寻道“健康”,就是引领健康生活方式,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。

            最后是寻“公益”之道,与社会共享。茅台始终承担着社会责任,积极投身社会公益行动。茅台1935捐资1000万元设立“茅台1935·国之大医”公益基金,致力于推动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。此外,茅台还多次向沿线城市捐赠,支持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。茅台寻道“公益”,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“美”价值,与社会共享美好。

            丁雄军表示,明年,“茅台1935·寻道中国”将继续开展第二季,以“喜”为主题,从长三角出发,寻找不同城市“喜”的场景,探寻“喜”之道,与大美中国相逢。黑河市副市长王伟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结识更多朋友,邀请茅台集团和各界朋友走进黑河,共同探寻美之路、共享开放红利、共创美好未来。

            茅台与中国国家地理合作的“茅台·1935中国国家地理”文创酒在活动中正式发布。这款酒通过展示“胡焕庸线”沿途城市的美丽地理风貌,寻找茅台之道的起源,旨在传递茅台的历史和文化,激发对中国地理文化的好奇与探索。

            活动现场还发布了黑河站的科考成果,从大地之美、生命之美和人文之美三个维度展示了“胡焕庸线”黑河站的美妙之道,寻找茅台之道从融合和共生之美走出的独特之美。

            整个活动精彩纷呈,表演节目轮番上演,包括芭蕾舞《天鹅湖》,乐器演奏《时代之声》和情景剧《大道之行》,都展现了艺术与文化的魅力。

            茅台1935与《中国国家地理》一同向美而行,共同探索中国各地的人文风情,领略大美中国的山河。明年,“茅台1935·寻道中国”将继续开启新的征程,共赴大美山河。

    <<返 回 我要咨询
  • 茅台购酒资讯网
  • Copyright © 2022-2023 mt66688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闽ICP备2022017860号-1